位置:首页>同步章节选题

切换人教版

  •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鲁人版
  • 北师大版
  • 语文版

共计 3787题(提示:点击题目内容可查看到答案和解析内容)

全部加入
空巢”是指那些因子女长期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只有父母在家的家庭。( )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有定规,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①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②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③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④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⑤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⑥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                       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                       D.⑥⑤③①④②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品牌评定,不得借机收取相关参评企业的任何费用,以及开展其他与评定有关的盈利性活动。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D.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术,在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满园中散播着熨贴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它不能写只能闻,你设身处地地去闻才能明了。
B.面对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C.张村长见大家有点苟延残喘的样子,就一直许诺:"不远了,不远了,等走到山楂树那里,我们就歇一会儿。"
D.7年前,ERJ145喷气飞机第一次从巴西来到中国;7年后,它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中巴之间的合作真可谓秦晋之好。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家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
2.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下面一则征稿启事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四处不当, 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征稿启事
    《泮湖》杂志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文学刊物。多年来,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所以本刊特邀同学们踊跃投稿,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心花一束” “新秀推介” “泮湖论坛”等栏目。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体裁、题材不限;800 字左右;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泮湖》编辑部邮箱或直接送校刊总编李老师处。
                                                                                            《泮湖》编辑部
                                                                                               2015年5月1日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花园里的树木和花都倒伏在地上。主人询问原因。橡树告诉他:“我无法长得像松树一样高,不想活了。”葡萄说:“我不能像玫瑰一样开花!”玫瑰哭道:“我怎么都没有办法长得像橡树一样高。”这时,主人发现一株草莓叶子鲜亮、翠绿,似乎比以往长得更好。主人问它:“你怎么长得如此健康?”草莓说:“您之所以种植我,是因为您想要草莓;我是草莓,我就应该有自己的芬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生命中,令人惊喜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心情郁闷后的意外发现,愉悦时的意外体验;平淡生活的意外反思,成功时刻的意外领悟;人际交往的意外提醒, 身处自然的意外警示……
请以“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要恰当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温家宝总理来到湖南大学,他寄语大学生:“青年学生是富有理想的,但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你们身上承担着很重的责任。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在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同学们要不退缩,不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请以“此刻、此地、此身“为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个恰当标题,不超过17个字。
   新华社酒泉9月4日电 4日8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创新”一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次任务还同时搭栽发射了一颗灵巧通信试验卫星。
   “创新”一号04星由中国科学院研制,主要用于水利、水文、气象、电力及减灾等领域各类监测站点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任务。搭载发射的灵巧通信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卫星多媒体通信试验。
   “创新”一号04星和用于这次发射的“长征” 二号丁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92次飞行。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____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    ),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   随遇而安   全力以赴   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   随遇而安   宵衣旰食   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   随波逐流   全力以赴   娓娓动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
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
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迁徒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了迁徙的方向感
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
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发掘半坡遗址时,发现了约___________年前半坡人创造的具有文字性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这可以看做是更加原始的中国文字。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方法。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
2.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片,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1.这首诗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写出其中两种。
2.颔联是如何借月抒怀的?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翊见而谓曰:“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河南种拂临郡.引为功曹,翊以拂①名公之子,乃为起焉。拂以其择时而仕, 甚敬任之。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拂召翊问曰:“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翊曰:“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明府听之,则被佞倖之名也。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②,则自以不孤也。”拂从翊言,遂不与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后黄巾贼起,郡县饥荒,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翊散所握珍玩, 唯余车马,自载东归。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众人止之,翊曰:“视没不救,非志士也。”遂俱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 
【注】①拂:翯之子。②申甫:拂之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礼意其子相也  意:明白
B.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屈:屈意
C.不所则恐见怨  见:被
D.翊举上计掾  举:举荐
2.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翊重义守德的行为的一组是(     )
①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②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③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                            ④翊救给乏绝,资其食者数百人
⑤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⑥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 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B.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活下来的有几百人之多。
C.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
D.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一直不肯接受朝廷的任命,表现了高尚的道德操守。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②又逢知故困馁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后面问题。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舰?微子》)
(桀溺)曰:“滔滔②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③与其从辟人之士④也,岂若从辟世之士⑤哉?” 耰⑥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⑦?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注】①楚狂接舆:楚国人,因见政治昏暗,乃佯狂不仕,当时人称之为楚狂。②滔滔:形容动乱。 ③而:通“尔”,你。④辟人之士:指孔子。辟,通 “避”。⑤辟世之士:避世隐居的人。⑥楼:用土覆盖种子。⑦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徒,辈。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舆是楚国有名的狂人,他的佯狂实际上是一种避世之法。他与当时众多的隐者一样, 以为天下无道,政治黑暗,难以有所作为,便为洁身自好而遁世隐居,与山林鸟兽同群。
B.只有君王圣明,圣贤君子才能大有作为;如果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会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因此接舆以凤喻孔子,讽刺他在天下无道时却不隐去是一种德行衰败的表现。
C.面对接舆的嘲讽孔子没能直言想法,但我们却可以由接舆的“知其不可而逃之”,感受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事态度。
D.孔子对隐士的“不合作”持严厉批判态度,他认为过于消极无为无法改变天下无道的局面,所以仍不肯放弃对政治的参与。
2.结合上面语段,联系当今社会,谈谈你对孔子 “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的认识。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儿,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 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 “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 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 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 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 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 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
A.材料一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3.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登录后查看答案详情

【解析】

登录后查看解析详情

题目纠错关闭

Copyright © zujuan.szzy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49392号